发布日期:2023-08-24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201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40周年啦,中国在不断成长,同时各行业也在奋力前行,不断在摸索新时代前进的道路。前天,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78年,改革之风吹遍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勾勒出了中国社会全新面貌。来看看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改变吧? “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成为了改革开放道路的一抹浓重色彩。 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粮油米面、鸡蛋、肉、蔬菜等食品都按人口数量定量供应,凭票证购买,商品也由国家统一定价。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衣食住行依旧离不开票证。那个年代,由于食品、物资匮乏,每逢年关岁末或节假日前夕,街道上便到处都是排成长队的购物“长蛇阵”。 还记得那时候冬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吗?大白菜! 直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整个社会环境处于蓬勃发展前的萌芽状态。 虽说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还实行粮票制,但是市场已经放开,议价米,议价肉有钱就可以买到,人们餐桌也开始丰富起来。 1980年,内地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在北京开业。当时,美国合众社对悦宾做了报道,全世界都知道了这家胡同里的饭馆。 后来粮票取消,用了几十年的粮油供应证成了收藏品。粮票放开,布票放开,肉票放开……计划经济向市场计划转变。国家物资慢慢丰富起来,中国人的饮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国民的膳食结构从单一的吃饱,发展到既讲究荤素搭配又注重粗细结合,食品更追求营养、健康。 “衣” 1982年,北京百货大楼里,人们在挑选布匹做衣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买布料自制服装仍是主流。 1985年,街上都是穿着喇叭裤,披着军大衣的时髦青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喇叭裤、军大衣一度是时尚青年的最爱。 1991年,穿着时尚服装的女性越来越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的服装市场开始猛追世界潮流,时逢西方女装流行宽肩,于是中国都市女性的大衣、套装、毛衣,甚至衬衫、连衣裙都添加了海绵垫肩。 到现在,人们对穿衣也更挑剔了,挑料子、选式样、挑品牌,不仅讲美观、舒适,还要讲科技成分、保健作用。 人们的衣着从颜色单调、款式单一,服装讲究多样化,款式趋向个性化,制作强调工艺化,面料趋向高档化。这是人们生活向小康过渡,观念更为开放的时代印记,可喜可贺。 “住” 1980年,某小区居民合用一间不足七平方米的厨房。 1981年,北京,崇文门第二旅馆,很像“集体宿舍”。 1987年,北京,白塔寺附近的胡同民居。 1998年,在北京住宅与房地产展销会上,参展项目以商品住宅为主。当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要求自下半年起全面实 行住宅商品化。 21世纪,国人的居住选择更多了,高层住宅区、复式楼、电梯房、别墅,装修也更为豪华、现代化,在追求宽敞的同时,还要追求居住环境的配套设施,住得舒适,住得开心!大家更看重的是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 1991年,下班高峰时段的自行车大军。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国自行车保有量达到了五亿辆。 靠自行车,中国人第一次整体改变了自己的速度。 “行” 1993年,北京,长长的“面的”队伍是街头一景。这些黄色 “面的”价格便宜、耗油少,主要是天津生产的大发微型面包车。 1995年,从武汉开往长沙的列车上,一位男子在拥挤的车厢中,躺在了硬座座椅靠背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全国的火车大多数还是 “绿皮车”,由于车次较少,火车内常常是异常拥挤。 2006年,青海,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2012年,四川稻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航机场启用。 今天,我们外出可以用共享单车低碳出行,可以乘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铁,可以坐豪华轮船周游世界,坐飞机比当年骑自行车都常见,北京65岁以上老人还享受免费乘坐公交、地铁。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做梦也不曾想到的。 中国人民富裕了,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把轿车当着自己出行的代步工具。春暖花开、丹桂飘香时节,去赏花休憩,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改革开放让民众见证了生活质量的提升,也见证着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填饱肚子到吃出健康、吃出文化;从一件衣服穿四季到穿出时尚、穿出品味;从简陋土房到小区高楼、郊区别墅;从绿皮火车到时速350公里的“中国速度”复兴号…… 40年 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变化呢? 在评论区 晒出你的回忆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