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9-30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能删的都删了,管理员求过吧 7.5号更新:今天油管给我推送了一个马来西亚华人分析最近事件的视频,看完好感动,马来西亚华人给我感觉就是他们真的超想中国变得更好变强大,他们真的很爱很亲近我们~ 也经常会在评论区下面看到这些超暖的发言 他们会在各种国际化的平台上各种维护我们,为我们说话,虽然确实是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 对于最近这件事情,这个博主分析的非常好,视频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HQgTV-dbcw&t=212s 让我有一种调皮捣蛋的小孩(香港)在跟家长(中国)闹别扭,然后亲戚(马来西亚华人)在一旁跟犯错的小孩摆事实讲道理的感觉 原谅我用这个比喻,真的感觉非常像哈哈,因为其实我们都是一个华人大家庭呀~ ----------------------------------------- 原文章 -----------------------------------------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本来是为了让大家在去马来西亚旅游前可以先了解一下那边华人的历史与文化,可以对这个国家有个更新全面的认识,从而提高旅行体验。 可是在查阅各种历史资料后,我发现自己居然慢慢剥开了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为所知的历史故事,我甚至不知道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段历史,“无奈,心酸,温暖,沉痛,团结,感动,骄傲,繁荣......" 这段历史包含了太多太多跟我们紧密相关的前尘往事,但是国人都所知甚少。 看到这个开头的读者们答应我一定要都看到最后!如果觉得写的不错也欢迎大家转载~ 如果你刚好有去马来西亚游玩的打算就更好了,相信看完本文的内容后你一定会有更加棒的游玩体验~还可以看下我写的马来西亚游记哦: 马来西亚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国家,因为他们的公民有20%左右都是华人,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民族,以下简称“大马华人”。(小tips:马来西亚华人不喜欢被称为马来人) 大马华人在所有海外华人中也是个特别的存在,可以说是清流了。他们不同于很多其他国家那些已经几乎被完全西化的华人,而是跟我们同文同种,一样接受华文教育和文化熏陶的传统华人,日常相处的话,如果他们不说,你甚至不会觉得他们是外国人。 为什么马来西亚会有如此庞大的华人群体呢?为什么明明生长在海外他们的中华文化还保留的这么好呢? 小时候一直很疑惑为什么有那么多看起来和中国人没有任何区别的马来西亚籍明星,我们熟悉马来西亚籍明星有梁静茹、杨紫琼、戴佩妮、李宗伟、光良、曹格等。 但是一直没有去深入了解过这边背后的原因,直到我去了马来西亚,接触到了那边当地的华人和文化,回来后又查阅了大量资料,才知道这背后有着非常深厚甚至是沉痛的的历史因素。 马来西亚华人主要是明朝、清朝、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从中国福建和广东、广西、海南等一带迁移而来的中国人后代。 这个华人迁移活动被称为"下南洋“,与”闯关东“、”走西口“一起被称为中国近代的三次人口大迁徙之一。 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一部冷门纪录片《下南洋》 该纪录片由马来西亚常青集团、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香港东方之子国际事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马来西亚华人富商张晓卿投资拍摄。 实地探访了东南亚多个国家,采访了国内外多个相关专业研究的资深学者和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向我们全面的展示了南洋华人发展历程。 两国三地的合作推出,保证了内容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也能获取到更多资源。 纪录片总共十集,从时间轴为排序讲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离乡背井,远涉重洋,及之后的扎根和蓬勃发展的故事,并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物品及视频资料。 信息量非常大,简直每一集都觉得都像在逛博物馆。但是优质的画面、配音配乐都让我比在博物馆更有代入感。 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去参观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里面也记载了和还原了大量珍贵的南洋华人历史。 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下主要三个下南洋时期的前因后果及历史发展。 这个时期的华人下南洋主要是去东南亚进行官事、海上贸易经商,还有部分明末抗清失败后的明军和难民,此时迁移的华人规模较小。 这个时期过去的华人和当地人通婚融合,逐渐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娘惹峇峇族(又名土生华人),男性称为Baba “峇峇”,女性称为Nyonya“娘惹”。 尽管在血统和文化上都有一定混合性,但在土生华人这个社群形成后,一般并不会选择再与马来族通婚,而是会从相同背景的家族,或者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中选择婚姻对象,以避免被马来人同化。 他们虽然不懂中文,但是在文化上还是具有鲜明的中华特征。 在亚庇乘坐马航前往仙本那时,发现马航空姐制服是娘惹的传统服装哦,很有民族特色,有机会乘坐马航的朋友可以悄咪咪看一下~ 这个时期的华人迁移主要是当劳工苦力,还有自身比较有实力,为了寻求更好发展的沿海人民,此时为华人下南洋的第一个高峰期。 19世纪后期清朝开始走向衰落并各种战败,老百姓生活慌乱穷困,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署《南京条约》,清政府终于废除了海禁法令,允许西方国家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因为应募者要订立契约,名为“契约华工”。 但是这个时期的华工待遇极差,被俗称为“卖猪仔”,甚至还发展出了一条黑暗的产业链。 由于当时东南亚的西方殖民者对劳工需求极大,负责招募华工的人俗称“猪仔头”,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许多人甚至是被她们绑架哄骗去当劳工的。 如今小资浪漫的鼓浪屿,当年到处散布着招募华工的“猪仔馆”。 由于产业的黑暗及国家的不管束,部分华工在开船出洋前即遭虐死;由于船上条件极差,海途又很漫长,在船上也还会因生病或者鞭打而死亡一批,最后才能达到世界各地。 即使出国当华工路程危险又漫长,但是报名的人仍然笼络不绝。因为当时会选择这条路的人大都是贫苦农民,他们很多甚至吃不上饭,没有任何退路。随着洋商们的招募,一批又一批的华人坐上他们的希望之船,驶向远方。 在这批受尽苦难的契约华工中却出现了一个伟大又不知名的人物——丁龙。 他一手促成了全美最早的汉学系——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系成立,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与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位贫穷的华工终生未婚,一辈子孜孜矻矻省吃俭用,但是为了宣扬彼时倍受屈辱的祖国的文明和文化,他不惜将一生积蓄捐献给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恳请它开设一个汉学研究系。在他看来,美国人不了解中国和中华文明;他想以卑微之身为促进中美之间的互相了解做点事。 他当时的主人卡朋蒂埃为了实现自己仆人的这个愿望,多次同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任校长斡旋,自己又陆续捐款将近50万美元。1901年,在丁龙和他主人的共同努力下,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研究就此开始起步。 丁龙的故事:http://blog.renren.com/share/274019564/3364696912/5 当时的马来亚半岛由英国殖民者战占领,印尼由和荷兰殖民者占领,需求量最大,所以大量的华工从中国输入到马来亚半岛和印尼成为矿工、种植工人等。 在之后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马来西亚和印尼也变成了华人数量最多的东南亚国家。(新加坡是由马来西亚分割而出) 因为契约华工深受猪仔头和洋商的非人待遇,招致华工反抗与各界舆论质疑,迫于压力,各殖民国相继出台改善华工状况的条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禁止贩运“猪仔”与保护华侨的法令,苦力贸易终结。 这个时期的华人下南洋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活和躲避战乱,此时为华人迁移南洋的第二个高峰期。 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国家动荡,而东南亚则得到殖民宗主国的扶持,除了传统的种植园、采矿业外,铁路、航运、金融、制造等新产业也获得空前发展,劳动力紧缺,给出的福利条件也较好,许多沿海地区的老百姓为了赚钱或者更好的生活由此前往南洋。 仅1922年-1939年间,从厦门等港口出洋的移民就超过500万。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南洋华人们都还是心系祖国,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中都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有二十九人是华侨,至今在马来西亚槟城还有孙中山的同盟会旧址。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大马华人纷纷支持祖国抗战,大马华人和新加坡华人每月捐款寄给国民政府的金额达420万元国币,平均每人每天?捐款近2元。据陈嘉庚(厦大创办人)估算,抗战初期5年,华侨直接汇款回国给家人加上义捐之数达到50亿元! 据何应钦称,1939年国民政府全年战费仅为18亿元,由此可见南洋华侨的贡献之大,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生甚至从未踏足过中国的土地。 视频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7iBH41Jy_o 无法想象一百年前,是怎样的家国情怀愿意让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甘愿为国家献出生命,而这个国家,在他们去往南洋后从未为他们提供过荫庇。 1942开始马来群岛包括新加坡被日本占领,为了报复在抗日战争中大马华人和新加坡人对中国的支持援助,日本人对当地华人用各种理由进行了残忍屠杀,这个行动被后人称为“肃清大屠杀”。 以下内容引用于维基百科: 日军当局将以下华人定为“不欢迎的分子”,有嫌疑的都会被残忍枪杀。 关于这场大屠杀的伤亡人数,战后的审讯中的证据提出的数字是约25,000人至50,000人左右,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但是这些历史,又有多少中国人知道呢,在我们的教育及各类抗日影视剧中,这些信息极少出现。但是个人觉得这是应该值得被我们熟知和铭记的,而不应该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渐渐遗忘。 这段历史在《下南洋》的第八集「北望之心」中有全面描述,同时也向我们揭露了为何南洋华人们会如此爱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持续百年的下南洋移民潮基本上停止。此后,南洋华人的人口完全依赖自然增长,而非移民。 马来西亚是是目前海外国家中保留中华传统及中文教育体系最完善的国家。 关于华文教育也可以观看《奇葩手》辩手之一同时也是一名马来西亚华人的胡渐彪,在《我是演说家》节目上对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感人演说(完整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5048625/ 华人初到马来西亚时多开设私塾以教育下一代,一开始的私塾多半以《三字经》、《千字文》或《四书五经》等做为教材,后面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教材也会一直更新同步。 因为马来西亚对华文教育的不扶持甚至打压,马来的华文学校全部是靠华人们一手集资建造和维护,一代又一代的马来华人为了在异国发展,为了中华文化传承,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这个难度是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 许多华人即使被政府囚禁甚至剥夺公民权,还是继续团结起来用自己的血汗钱支持着创立学校,才让汉语普及了华人子女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让他们记着自己身上流着华人的血液,知道自己的根。 现今在马来西亚有1200余所华文小学、60所中学和3所大专院校,全部为民办。 但是马来西亚官方不承认华文中学的文凭,所以这些中学的华人毕业生只能远赴新加坡、香港、台湾和海外等高校求学。 除学校外还有华人社团、同乡会和华文报刊等传承中华文化和凝聚华人民间力量。 由于马来政府推崇保护土著权益政策,各种福利都是马来人优先,并且所有族群都被硬性规定学习马来语。 华人为了融入当地和自身发展不得不更加努力,他们从幼儿园就要学习3种语言:中文、英文、马来文,如果父母有说福建或者广东方言的话,他们一般还会有第4种语言,因此形成了马来华人普遍掌握多种语言的现象,从小就是多语教学 接触和认识一些马来西亚华人,无论是东马还是西马的,都非常的温和有礼貌,也很勤奋努力,这都是一代代优质华文教育的结果。 一个关系很好的大马华人朋友还学习了日语和粤语,掌握了6种语言!!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语言全能型选手了 20世纪后期,新中国建立之初,东南亚的华侨已有1000万之多,且80%是二代或三代华侨。这些华侨多数从事商业,往往财大势雄。 且由于民国时期开始就对海外华侨承认“双重国籍”,西方国家借此大肆渲染“红色政权”威胁,导致东南亚一些国家认为“共产党中国”的存在是一个威胁。为了避免国际间的纠纷,周恩来总理以外长身份在亚非会议上与印尼外长签订了解决华侨国籍问题的条约,根据这一条约,海外华侨在一人一国籍的原则下,自愿选籍。 从此中国再也不承认华侨的“双重国籍”,之后的华侨也慢慢在海外真正的“落地生根”。 到了现代,大部分年轻人已经是华人移民的第三第四代,他们已经把自己出生成长的国家当成了自己的家,不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即使如此,大马华人还是非常具有华人认同感,他们以自己是华人说华语而骄傲自豪,对中国人大部分都还是非常的亲近友好,他们的身份证上还是跟我们同一个种族:Chinese。 到这里对于南洋华人的基本介绍完毕,这背后的种种历史背景有苦有暖,有血有泪,作为一个远离这些历史时期的中国90后,了解完后真的很震撼,也被南洋华人先辈们的种种事迹感动落泪。 但如果不是之前去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旅游,如果不是跟很多本地华人交流,我对马来西亚华人以及世界其他华人的历史和背景基本是空白,相信大部分中国人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政府并没有跟我们宣扬这些。 但是这些南洋华人先辈们的种种伟大事迹真的不应该被淡忘,他们中的许多人为我们的国家献出了全部的青春、理想、热情、尊严、鲜血甚至是生命。 相信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必定会换一种新的角度和态度是看待南洋华人这个特别群体,我们更不能辜负他们先辈的努力和牺牲,要让国家变得越来越好,国内外的华人们也应该更加团结一心,我们本是同根生。 历史不仅是沉重的,也是迷人的。 身在异国他乡旅游时居然能发现海外还有这么多跟我们同文同种的群体,大家有着共同的血脉和和文化,大街小巷还保留着各种中国的印记,真的惊喜又温暖。而知道这些历史后,我想更多的会是感动。 感谢所有华人先辈所创造的历史史诗,也感谢南洋国家为华人提供家园与梦想。 虽然自己只是个普通人,但是也想跟丁龙一样,用自己渺小的力量去跟大家传播和普及我们的华人历史和文化,而不应该被中国人遗忘在角落。 最后也非常欢迎南洋华人朋友们来中国学习,旅游和生活哦~ 愿我们和海外的华人同胞们都能发展的越来越好~第八集一定一定要看!!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也是一名峇峇(新加坡博物馆记录),母亲蔡认娘出生于土生华人家庭,能讲马来话和福建话以及些少英语,因此李光耀的马来文也较好,为之后的政治行动带来了很多优势。
肃清大屠杀是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时一个针对当地华人与反日分子有系统的种族清洗。虽然在1946年已经有人用“肃清”来形容这个大屠杀,新加坡的华语刊物在1980年代才开始广泛地使用此名词。
英军在1942年2月15日于新加坡向日军投降后,日军当局开始关注当地的作为重要经济支柱的华人,而且,有些有钱的华人更在经济上支持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抵抗日本。日军发现马新的华人都是亲中国或英国的。由辻政信中佐带领的日占领军政府便采取了一个消除反日分子的政策。这集真的,看得我数次泪目和毛孔竖起来,(我泪点真的很高)安利大家一定要去看啊!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甚至产生了一丝丝自己不够爱国的羞愧感......
对这段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一个马来西亚华人到中国留学后写的文章:
何谓马来西亚华人http://blog.renren.com/share/265134398/3492925257相关新闻: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200909/0908_7179_1339652.shtml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1、网络搜集
2、大马华人口述
3、纪录片《下南洋》
4、丁海龙:《哥大与现代中国》
5、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6、日侵时期马新华人受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