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广东某某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4567

您的位置: 主页 > 杏鑫资讯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打造服务企业家“南开品牌”的建议(在政协南开区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 作了专题协商)

发布日期:2024-06-24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营商环境是指伴随企业活动整个过程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通俗的讲就是吸引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吸引力,激发经济活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南开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区政协常委会依托经济委员会就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以“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为企业在南开落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围绕创新创业主线、突出科技南开特色、搭建双万双服平台,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适时推出“南开二十条”措施,我区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研究南开营商环境,首先要搞清楚南开区域内各类经济体的存量情况。为此,在区统计局、区市场监管委、区审批局、区国地税局、区财政局和区科委帮助下,课题组采集了部分数据并作简要分析。首先说明如下:由于各部门的统计范围、统计时间以及行业分类的把握均存在差异,所以目前无法形成统一明确的总量和分类数据,只能进行大致分析。是,目前南开区域内有各类单位2.7万余户,其中2018年新注册2千余户;注册的个体工商户4万余户(2018年新增5800户),其中正常纳税的个体工商户约2万户;科技型企业4775户,其中2018年新增160户。是,目前存量中大单位偏少,其中统计口径的规模以上单位760户,占比4.7%(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税务部门掌握的上半年纳税在30万以上的有1077户,占比4.1%;财政部门掌握的上半年留区税收在30万以上的有472户,占比1.6%;科委掌握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有77户,占比1.6%。是,目前存量单位中比重较大的行业有,批发零售业占比约5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约20% ;工业和建筑业占比均在5-6%左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房地产业占比均在4-5%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我区经济体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尽合理、规模不够大、贡献率不高。需进一步调结构、促转型,推进发展动力、效率、质量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大企业规模,做强企业实力,对进一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主要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对35个城市营商环境进行评价排名,天津以0.507分位列第11名。天津的营商环境与其城市地位和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南开区的营商环境寓于天津大环境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一是对营商环境的层次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营商环境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传统型的。政府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基础设施费用减免等;第二层次:是发展型的。优惠政策虽不明显,但发展机会更多、市场竞争更公平、法制化程度更高,投资企业更放心、更安心。目前,我区营商环境主要体现在第一层次,对于打造第二层次的认识还不足。

  二是对营商环境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认识不清。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任务,有些问题是一直存在的,不是一蹴而就能即时反转的,只是由于目前经济形势严峻,使有些短板更加凸显。在整体经济形势下滑的背景下,迫于政府财政税收压力,对企业税源看得更紧,虽然短期看可以缓解税收压力,但从涵养税源,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看,这种做法更象釜底抽薪。

  三是对营商环境的责任意识不够统一。营商环境包括软环境、市场环境、商务成本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等诸多方面。目前,进一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还只是经济管理部门和少数服务部门的事情,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点面互动、举全区之力、人人有责的统一认识和责任意识。

  (二)体制机制上的问题

  一是缺乏整体性。各部门分别制定的服务企业措施,既有交叉重叠,又有政策的“三不管”地带,造成容易做的争着上,困难多的绕着走,企业面临的涉及多部门协调解决的根本性障碍难以突破,“各扫门前雪”、“各唱各的调”的职能分工很难形成服务企业的整体合力。

  二是缺乏实效性。为优化营商环境,我区将“放管服”和“双万双服”任务层层分解到相关部门,并纳入绩效考核。事实上面向企业的政策宣介、走访调研、排忧解难,几乎是各部门轮流上阵,服务形式大于服务内容,反而无形中成为企业的负担。

  三是缺乏独特性。在优化我区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上,没能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历史、文化、科技、教育和医疗资源,没有形成差异化的比较优势,也没有形成服务企业家的叫得响的“南开品牌”。

  (三)具体做法上的问题

  一是一般性服务多,创新性服务少。在开办企业、执行合同等事务性工作上简政放权力度大,但在解决新兴企业面临的新问题上,对研发、新一代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的共性政策创新问题,畏手畏脚,不敢争先,不能像北京等城市那样大胆创新。

  二是重过程轻结果,营商环境改善不明显。以“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为例,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促进企业优质高效发展。而我区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把活动的过程看的过重,联系走访企业、督促企业入网等面上的工作抓得很紧,但对经济发展指标、市场活跃程度和企业竞争力等等的改善关注度不高。

  三是选择性服务带来差别待遇,破坏了营商环境的公平性。服务企业存在选择性。在服务对象上,往往对有税收贡献大、有品牌有影响力的企业被争相服务,而对在安置就业、保护环境、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有贡献企业则服务力度不大;在服务时间上,集中在企业设立前的阶段,缺少对企业生存周期的服务;在服务方法上,采取“一企一议”的政策,出现了不公平的现象。

  三、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健全各类机制

  一是加强学习,统一认识。组织到深圳、上海、杭州、成都等先进城市“取经”。让全区上下都认识到,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只是经济相关部门的工作,营商环境也不是一味地帮扶企业、解决本该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难题,营商环境更主要的是一种制度建设,是维护公平、公开、透明、法治的市场环境。

  二是增强政府创新意识。我区营商环境的突破性改善要“啃硬骨头”,行前人未行之事,因此,必须要引导全区各部门养成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创新意识。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政府服务创新”领导小组,专门解决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新问题”,并始终与企业保持沟通。

  三是对政府的服务创新行为探讨建立制度性保障。建立激励和容错机制,只要是不牵涉个人利益的,服务创新可能产生的风险由组织而非个人承担;建立问责机制,对可为该为而不为的机构和个人要严格监督;制定南开区政商关系规范性行为指南,列出政商交往的“负面清单”,提供一张“明白纸”。

  四是探讨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兼有第三方机构参与的我区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是真实全面反映我区营商环境不断走向完善的需要,也是与兄弟城市和城区进行营商环境比较,取长补短的需要,以企业匿名方式进行评价更是最真实地捕捉企业的所思所想,不断提升企业满意度的需要。

  (二)坚持手段与内容创新并举

  一是建立统一服务平台,提高服务专业化精细化能力。强化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建设行政许可、市场监管、质量监管、消费维权、行政执法“五位一体”的服务平台,让企业减少面对的“婆婆”数量。各部门要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使服务更具专业化和精细化,让企业坐享其成,将精力更多的放到市场上。

  二是建设企业多元信用评价体系。从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竞争行为、企业经营者个人等多个层面共同构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实施企业信用预警制,实行企业失信黑名单公示制度。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企业的信用信息公开,对失信企业惩戒,对信用持续优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待

  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平台组织的沟通与服务作用。提高行业协会的企业组织性,发挥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对孵化器、产业园、双创中心等平台组织,可以赋予其一定的信息沟通与集成服务功能,政府服务企业的一些内容,比如人力资源服务、公共支出项目申报等可以打包给这类平台组织,由其面向企业进行精准服务。

  (三)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走向法制化

  一是以类型政策替代个性政策。从长远看,曾经作为招商利器的“一企一策”有悖营商环境的法制化和公平化。考虑到目前我区经济发展现实需要,可出台有针对性的类型政策,如针对研发型科技企业、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总部型企业等,制定以企业经营内容或是企业形态为特点的类型政策,让符合条件的同类型企业可以享有相同的政策,并保证政策的落实。

  二是面向企业的一般性服务要实现完全的普惠制。目前我区已有1000多家企业纳入到“双万双服促发展”的政府服务系统中,实现了企业与政府更顺畅的信息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但相比全区几万家单位,这一政府服务系统的开放性远未达到,未来要推动这一系统向所有企业开放,把选择权给予企业,而不是政府掌握选择权。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营商环境的公平性和便利性。

  三是注重营商环境政策和举措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一方面我区出台政策和举措要保证一定时间长度的有效和稳定,不能因领导的变化而变化,也要减少出台突击式、运动式的政策和举措。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及工作人员要将政策吃透,内部协调好,避免出现部门之间政策打架的现象。对企业的服务要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