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8-26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新加坡对于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不言而喻。目前,大约有2.6万个国际公司立足新加坡,三分之一的财富世界500强公司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这里不仅是美国、欧洲跨国企业设立亚洲总部的首选地点,也是亚洲公司进军全球市场的平台。 “我相信很多跨国企业选择在新加坡发展业务的一个主要考量就是亲商的环境。”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助理局长林瑞年在受访时说。为此,新加坡政府下了很大工夫来发展亲商环境,从行政效率上减少繁文缛节,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等。 01 采取开放性的政策 1)新加坡是大多数跨国公司亚洲总部的首选地点,你觉得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新加坡区别其他国家或者城市的竞争力体现在哪些地方?林瑞年:我相信很多跨国企业选择在新加坡发展业务的一个主要考量就是亲商的环境。发展经济是整个新加坡政府运营方面的一个很重要话题,所以政府从各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制造一个亲商的环境。比如提升劳动者包括行政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是基础设施,比如空港、海港。作为通商的一个地点,政府会努力投资建设那些重要的基础设施,使得企业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个地方作为他们经商的据点。我们努力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便捷、低风险的投资目的地。对于公司来说,无论是经商,还是进行贸易,都可以方便、安心地进行投资。我们也致力于与其他经济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此外,新加坡也注重在法律上确定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很重要,因为当你进入到知识密集型的经济的时候,研发是很重要的考量。所以在知识产权方面我们也力求能够达到国际要求。从政府发展经济的过程来看,我们采取开放性的政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负担,让公司专心致力于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服务,使他们更有力地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我们尽可能减少对于产业和企业来说在政府行政方面的约束,把繁文缛节尽可能减到最低程度。2)你提到基础设施建设,新加坡在空港、海港方面的建设是如何发展的?林瑞年:从海港来讲,新加坡自从前英国殖民地时代开始就一直是转口贸易的重要据点。你会发现很多船只都会通过新加坡,把他们的货物转运到其他地方。19世纪以来,新加坡一直是转口贸易的港口。我们很注重港口的生产效率,所以很早以前就采用了自动化的装货设备,使得运货的船只在新加坡靠岸之后,能够很快把他们所需要卸下的装箱卸下,将要装载的很快装上,然后很快离开港口,从而提高了港口的效率。在航空港方面,我们也尽可能和多个城市、国家建立航线,从而加强新加坡的物流和运输能力,使得新加坡辐射的范围更广。 02 新加坡的竞争力主要是亲商的环境 1)从政府层面来看,新加坡政府对外国投资者有哪些政策上的扶持或者是优惠?林瑞年:对于到新加坡投资的企业,我们目前的企业所得税是17%,从整个亚洲来看是很低的。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特别的税务优惠条件,这个具体要看公司在新加坡投资项目的内容和规模。另一方面,有的公司在新加坡开展业务,希望把一些员工送回到他们原来的国家做一些培训,或者是在新加坡开展培训工作。我们会根据培训的内容帮他们负担一些培训费用,以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培训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当企业考虑到新加坡投资时,可以直接与我们经济发展局的官员沟通。我们在了解项目的内容、规模,还有这些项目关键的技术因素之后就能判断我们可以提供哪些支持,在哪些方面可以补贴企业,或者是提供特别的税务优惠条件。在金融方面,我们尽可能地给企业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金融环境,满足企业在金融方面的要求。比如说在外汇交易和金融服务方面,我们把很多世界一流的银行、金融 公司都吸引到新加坡,为设在新加坡的企业提供世界一流的金融服务。我们尽可能提供环境,但还要靠公司自己去提升竞争力。2)新加坡的竞争力从政府的角度主要体现在哪里?林瑞年:主要是政策制定,还有行政效率方面。新加坡的竞争力主要是亲商的环境。从政府的观点来看,经济发展永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无论是国家管理、资源分配,还是政策的考量,经济永远都是占有分量的。正因为如此,从政策制定到行政效率,很重要的一点是能不能对经商环境起到帮助的作用,能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或者至少不会对企业的活动造成妨碍。 03 新加坡自贸区的特点 1)新加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物流枢纽和世界贸易的通道,这是通过哪些具体的规划来实现的?林瑞年:首先,新加坡致力成为一个高效的物流中心,当货物通过船运或者空运到达新加坡的时候,能够很快地到达它所要去的地点。这就关系到海港或者是空港运营的效率问题。新加坡作为一个经商地点,跟许多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条约,所以这也帮助企业能够更有效地跟其他的经济体连接起来。新加坡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地理位置。在物流方面,很多货物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对于船运公司而言,它们刚好可以在新加坡实现接货、转运,所以地理位置也发挥了很大作用。2)中国在讨论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新加坡也有自贸区,但感觉新加坡的自贸区跟中国还是有些区别,它主要是以物流为主的公司,这是因为新加坡的自贸区在规划时有不同的考虑吗?林瑞年:新加坡基本上没有关税,我们只有所谓的国内消费税,即产品在国内消费的时候才要付消费税,这一点可能和上海或者其他的国家有些不同。新加坡的自贸区就在港口里面,如果你把船运进来装箱,卸到港口里面,这里面没有税收。所以你的货物如果要运输,以新加坡来转口的话,你的集装箱就会停在港口或者飞机场的空港里(注:也可以放在靠近机场或者港口的物流设施或者物流园内,那些指定设施也被划入自由贸易区的范围内)。3)所以新加坡划定的自贸区主要起到的是转口作用?林瑞年:对,因为新加坡主要是转口贸易。我们的海港装箱量在亚洲应该是仅次于上海,排名第二。装箱量超过80%都是转口,而不是国内消费。所以这个跟上海可能不一样,我相信在上海有很多国内生产的产品通过上海的港口运输出去。我们致力于提高效率,让物流公司和其他公司感到如果把企业的物流放在新加坡,能够更快、更有效,而且以低成本的方式把货物运到目的地。所以我们很看重的一点是与各国、各城市以及主要消费地或者生产地的联系。这对制造业公司,或者是在新加坡生产的制造业公司也是一种竞争力,在这里不仅物流成本降低,还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把它送出去。一方面是把产品运送出去,另一方面是你需要的原料或者零部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运到工厂。所以对于公司的运营而言,它的成本是降低的,因为不需要有太多库存的原材料,整个运营成本自然而然也就降低了。 04 超过3000家中国公司在新加坡注册 1)现在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投资的情况如何?有没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以和我们分享?林瑞年:很多中国公司已经在新加坡建立他们的国际总部,而且是作为海外的总部。举几个例子,英利绿色能源在2011年就把区域总部设在新加坡,主要是推动他们在东南亚的发展。广西柳工机械也在2011年就把他们在中国以外的亚太区总部设在新加坡,主要作为柳工机械亚太区的销售和技术贸易中心,同时也是零件配送的仓库中心。2013年百度也跟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I2R)达成了研发合作协议,在新加坡设立百度-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联合实验室,主要是研究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基础的技术。天合光能也在2011年左右把他们的总部设在新加坡,除了做销售、采购还有战略规划之外,也负责一些研究和开发的项目,主要是跟新加坡的太阳能研究所(SERIS)共同做一些单晶硅片方面的研究。此外,中石化2011年在新加坡设立了其在海外的第一个润滑油脂工厂,也是他们公司在炼化板块第一个直接在 海外投资建设的项目。2)你们有没有相关的统计数字,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的投资占到新加坡整个外国投资的比例?林瑞年: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脚步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如果从统计数字讲,现在大概有超过3000家中国公司在新加坡注册。3)这些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林瑞年:比如我刚才提到的几个,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方面的公司,还有一些是通信产业的公司。另外还有一些公司以新加坡作为他们的贸易中心,其中很多是资源类企业,通过新加坡来进行对煤矿或者是矿产的采购和销售活动。4)你认为中国企业选择新加坡的原因是什么?林瑞年:首先这些中国企业在国内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了,下一步要走国际化,他们就会考虑应该先去国外哪个市场看一看。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从中国走出去的第一步可能就是到东盟这个很有吸引力的市场,自然地也就把新加坡作为他们走出国际化第一步的一个跳板。所以很多公司选择了新加坡,把新加坡作为他们中国以外或者是亚太区的总部,或者是国际销售的第一步。 05 对世界大势的变化要很敏感 1)你提到中国企业走出去第一步可能会选择东盟,但东盟有十个国家,新加坡区别于其他东盟国家的优势是什么?林瑞年:我觉得新加坡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在于国际化。新加坡自从独立以来,我们的一个重点就是如何把新加坡与国际商贸联系起来,所以你会注意到我们一直致力于吸引外国投资,吸引企业建立在新加坡的工厂和运营中心。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到80年代,很多欧美的跨国公司都把他们亚太区的总部或者国际总部放在新加坡。所以有很多关于跨国公司管理和运营的信息,都集中在新加坡。所以,中国公司要国际化,不论是面向东盟的市场,还是与全球的跨国公司打交道,学习运营管理经验,新加坡都能够帮他们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经商环境,另一方面新加坡也是华人为主的社会,从我们的人口结构来看,大约四分之三都是华人,中国企业在这里有亲切的感觉,比较容易融入。同时,新加坡也是一个很国际化的都市。所以如果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实现国际化,新加坡是一个便捷、低风险的投资地。2)现在国际贸易形势或者整个经济形势都在不断变化,新加坡如何才能持久地保持它的竞争力?林瑞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一直不断地关注世界形势的发展。从经济发展局或者是政府官员的角度来看,我们一直要不断地关注整个世界大形势的变化,一直不断地反思新加坡国内各种政策或者基础设施方面跟国外相比有没有退步的现象,一直保持灵活性,对于外界的变化要很敏感。当有新的变化产生,新的趋势发展时,我们要赶快洞悉,然后制定对策,如何从中发展有利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