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广东某某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4567

您的位置: 主页 > 杏鑫资讯 > 技术资讯
技术资讯

《青海湖(中国)》资料简介

发布日期:2023-04-23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青海湖(中国

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在青海省东北部。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青色的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面积4583平方千米。湖面海拔3195米,最深32.8米。西北有布哈河注入。近年湖水位有下降趋势。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米以上。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其他的4岛为鸟岛、海西山、沙岛、三块石。

青海湖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千米。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以产龙驹而闻名。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面积只有0.5平方千米,春夏季节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现已建立了鸟岛自然保护区。

海心山,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5千米,岛形长,中部宽而两端窄,长2.3千米,宽0.8千米,面积1.14平方千米,岛上最高点海拔3266米,由花岗岩、片麻岩组成,岛东缘有一泉眼,可供饮用。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为平缓滩地。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生长着冰草、芨芨草、镰形棘豆、嵩草、披针叶黄花、西伯利亚黄精等,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鸟禽集中在岛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海心山

鸟岛

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千米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镰形棘豆、西伯利亚蓼、嵩草、早熟禾等。鸟岛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是我国8大鸟类保护区之首。每年3~4月,从南方迁徙来的雁、鸭、鹤、鸥等候鸟陆续到青海湖营巢;5~6月间鸟蛋遍地,幼鸟成群,热闹非凡,声扬数里,此时岛上有30余种鸟,数量达16.5万余只;7~8月,秋高气爽,群鸟翱翔蓝天,游弋湖面;9月底开始南迁。为保护鸟类供人观赏,1975年8月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兴建了暗道、地堡、瞭望台等设施,供游人观赏等。南北均有公路到达鸟岛。

海西山,又名“海西皮”,位于布哈河口以北的6千米,与鸟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岛的东北缘有断层陡崖紧靠湖边,陡崖外有一近似圆柱形的岩石屹立于湖中,是鸬鹚的繁殖场所,岛上植被覆盖度在90%以上。

沙岛,位于湖东北海晏县境内,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长约13千米,最宽处约2.8千米,面积18平方千米,岛上最高点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垄突出水面受风沙堆积形成。1980年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千米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无植被,是鱼鸥栖息繁殖地。

三块石,又名“孤插山”,位于湖西南,由7块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组成,高约17米,面积约0.056平方千米,距鸟岛、海心山20千米。岛上仅在碎石块间隙生长有牛尾蒿等。植被覆盖不到5%。

青海湖鸟岛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4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4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2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余平方千米,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4平方千米,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茵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青海湖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清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像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得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天然鱼库。四五月间,鱼群游向附近河流产卵,布哈河口密密麻麻的鱼群铺盖水面,使湖水呈现黄色,鱼儿游动有声,翻腾跳跃,异常壮观。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居住在这里的汉、藏、蒙古等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保护、开发和建设这浩瀚的宝湖。青海湖的美景吸引着成千上万游人,成为国内外旅游者云集的游览胜地。为了开发正在兴起的高原旅游事业,青海旅游部门在青海湖建立了旅游点。游客到此不仅可以观赏高原牧区风光,还可以乘马骑牦牛,漫游草原,攀登沙丘,或到牧民家里访问,领略藏族牧民风情。牧场还专门为游客扎下各式帐篷,备有奶茶、酥油、炒面和青稞美酒供游客品尝。

青海湖为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万年~200万年前为成湖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千米,清乾隆时减为350千米。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千米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千米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千米和20千米,水位下降约100米。目前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千米。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积为4800平方千米;上世纪50年代的测绘资料显示,青海湖湖水面积为4568多平方千米;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积为4473平方千米;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积为4282平方千米,到了2000年,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分析,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04多平方千米。现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千米,最宽约62千米,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4%。

青海湖地图

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这4条大河的年径流量达16.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86%。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立方米,降水补给15.57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4.01亿立方米,总补给为34.93亿立方米,湖区风大蒸发快,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立方米,年均损4.37亿立方米。

青海湖岸风光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是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气候暖干和全流域生态系统退化,青海湖水位下降的总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为了保护青海湖,青海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启动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近16亿元人民币,力争在10年内最大程度恢复青海湖原生态。

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青海湖,既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同时,还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自然风景独特,生态地位重要,更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平台注册入口